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分校
课题网站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分校 > 课题列表 > 教育科研 > 课题网站 > 综合 > 指向儿童成长需求的创意生活课程的开发研究 > 计划总结
栏目导航

创意生活课程促进儿童品格养成的实践研究之研究方案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沈炳军  发布时间:2022-04-08  浏览次数:

创意生活课程促进儿童品格养成的实践研究之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流动人口渐渐形成举家迁移的模式,这一群体儿童的异域适应性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我们把跟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一起流动进入城市或者城市孩子流入到其他城市的6-12周岁的儿童称之为“新移民儿童”。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水平的决胜阶段,流动在全国各地各大城市的新移民家庭品格发展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我们通过创意生活课程,来促进“新移民儿童”社会适应的品格养成

流动儿童的未来与其父母不同,他们返回农村老家的可能性很小,很多人归宿仍是城市。作为城市未来的新市民,其本身对城市的认同和归属,是城市生活中获得幸福感的来源,也是促进城市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前提。而本地的孩子又缺少对不同民族的理解、对农村生活的体验。儿童期正是学习新事物的重要阶段,如何更好流入新的地区后价值观念与必必备品格很好发展,同时两个地域的孩子促进民族理解和对多元文化的包容。

目前所做的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城市学校文化未必都能为流动儿童小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而流动儿童小学生的乡土气又未必能为城市学校文化所包容,一厢情愿的改造成为本城市的属性而忽视流动儿童自身的民族性;二是全力聚焦在儿童本身的学习适应问题,忽视了心理适应、社会适应和文化适应,缺少朋辈群体的归属感与接纳,忽视了家庭的社会适应问题;三是新移民儿童的父母大都生活大多分布在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儿童很少有与城市里的孩子接触的机会,处于“非融合”状态。要解决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合问题,关键是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构建“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系统。

星河分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像分校处于城郊结合部学校的新移民儿童均要达到80%以上,许多孩子上学难、上中学更难,很早流入社会对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影响。星河分校96%的学生来自外省,分别来自十五个省份六个民族。目前新移民儿童社会适应的人力资源短缺,语言是否相通,文化是否相近,生活习惯、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是否一样等;社区资源短缺,需要相应的机制改变城市市民对新移民儿童的偏见,丰富流动儿童的社区生活。我们把目标聚焦到移民儿童学会适应的品格培育系统构建上,目的是要让新移民儿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好的方式、实现最佳的适应、遇见最美的未来、成就最好的自己。

二、理性思考

 1.概念界定

新移民儿童:

流动儿童数量之庞大,增长之迅速,已成为城市中不可忽视的群体。事实上,这些孩子背后是整个家庭的地区间的国内移民。他们身上,既保持着父辈从农村出来的朴实、勤奋、单纯,家乡烙印,又带着面临着对新生活的胆怯、紧张、拘谨、保守。

创意生活:

创意生活一方面指“新的、未来的生活”,与时俱进的生活,具有时代性、数字化、创新性、先进性的特点;另一方面,是指“不平庸、善改变的生活”,是针对于学校生源中有一部分是新移民儿童,他们跟随父母在武进安家落户,将开启创意生活,而武进的原生住民子女,在面对新民族、新的同学进入共同生活时,他们也将过一种“文化共生、善于学习、相互促进”的“不一样的生活”。

学会适应:

群体的产生及伴随问题的出现是其父辈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过程中与长期固化的二元社会体制碰撞。新移民儿童在新城市环境中,对学校、学习、生活、社区、环境、社会等各方面,均存在着适应方面的品格发展问题。1996年,联合国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教育四大支柱,随后又在2003年提出了第五根支柱“学会改变”。我们提出的新移民儿童“学会适应”,就是把这“五个学会”融为一体,使儿童能够从这五个方面去适应新生活,形成适应新环境所需要的必备品格。

2.研究价值

创意生活课程,促进新移民儿童学会适应的品格养成“让每一朵流动的花美好绽放”。遵循生命的独特、生态的系统、生长的过程的理念,结合新移民儿童发展的品格期待我们对“当家少年”的品格基础培养,提出了人的发展四个维度

维度一:独特的生命个体。不管来自五湖四海还是四面八方,我们坚信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生命个体特征的人。

维度二:新移民儿童。无论在哪个城市生活,都有较强的适应性,健康、向上、向善、合群、守约、诚信,培养成为适应群体生活的遵守城市群体生活规则和契约的独特新移民儿童。

维度三:城市居民。在不同城市移民过程中,始终要尽力将个体的人进行社会化的过程,不断积淀传统文化基因具有身份认同与尊重市民规则的人。

维度四:社会公民。每一个儿童都要朝着社会人的方向发展,走向社会的现代公民,具有民族情怀、公民意识和初步公民品格的人。

从生命个体、新移民儿童,到新城市的新居民,到新时代的新公民,其转折点就是星河分校六年的小学创意生活,其支撑点就是“新移民儿童学会适应的品格养成”。这个工程完成了“人”字一撇一捺的框架承接,更成为新移民儿童蜕变成适应力强的社会公民的稳固桥梁。

三、研究目标

1、构建“新移民儿童”学会适应的品格培育系统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建构与丰富“新移民儿童”学会适应相应理论,形成新移民儿童学会适应的育人范式,探索其价值与目标、内容与结构、实施与评价,形成可推广的范式开发、实施的机制与实践模式,为不同类型学校的新移民儿童学会适应提供科学生态的普适性策略。

2、建构“新移民儿童”学会适应的品格培育系统资源平台。共建人力资源平台:共建为新移民儿童学习、心理、生活指导的师资保障平台;共构互联网支教平台:建立立体式协作体互助平台;共享社区资源平台:社区的体验、实践、交往的资源平台。

3、建构“新移民儿童”学会适应的品格培育系统系统多元主体。凝聚社会有识之士参与到新移民儿童的品格培育中来,引导其积极科学参与儿童教育生态建设;优化家庭育人氛围,提升家长育人水平;建立学校品格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形成儿童发展的立体内涵认识,促进新移民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形成与社会相适应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性格。

4、创构“新移民儿童”学会适应的学校创意生活课程。从学习、交往、家庭、社区、心理等要素方面建构,建立互助的学习系统、自信的心理场域、共生的和谐家庭、交往的实践情境、朋辈的社区群落之间循环融合,彼此融通。

四、研究内容

1.模型的设计

“让每一朵流动的花美好绽放”,以五个适应生活(心理、学习、生活、环境、文化)为旨归,以“主体性融合”“生态圈系统”“资源性平台”为三轮驱动,让新移民儿童在踏进星河分校就进入学会适应的品格培育第一站,开启美好的新生活之旅,并在旅途中了解社会风俗、掌握社会规则,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社会,锤炼必备品格、培育价值观念。让新移民儿童社会适应的创意生活培育儿童的价值观念、德性品格、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方式,在社会适应的品格养成中锤炼儿童品格,以儿童品格引领家庭品格,用一个个家庭的品格引领社会文明。

2. 品格的指向

围绕“让每一朵流动的花美好绽放”为理念,我们提出“培养当家少年”的目标,形成乐观自信、知行合一、勇于负责、进取刻苦、学会改变的品格。

鉴于我们培养的对象是6-12岁的新移民儿童,我们从五大方面必备品格的描述,既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又体现新移民儿童的特点。让新移民儿童在“当家少年号” 的生活中适应社会、发展品性,培养品格。

3.创意生活的营造

围绕新移民儿童创意社会适应中,重点将需要围绕“心理适应、学习适应、环境适应、生活适应”五个生活轨道来培育新移民儿童的必备品格。

心理适应:创造尽可能多的城市现实场景,使新移民儿童各种个性特征互相配合,提高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首先表现为心理接受、阳光面对,进而表现为主动参与、积极创造。

学习适应:新移民儿童能够在新城市生活中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要摒除父辈少年时代的学习旧传统旧方法,在学习理念、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学会与时俱进,成为爱学习、懂学习、会学习、善学习新时代社会公民。

环境适应:人作为环境的主体,个体问题在于个人能否适应环境,也取决于个体与环境间是否能维持良好的调和度。首先,个体依赖于环境。个人在不同的成长发展阶段需要从其生活的环境之中获取足够的资源和支持。新移民儿童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维持好良好的调和度。我们要把他们放到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去找到并理解这种不适应的原因所在,并及时去帮助其尽快适应城市与不同地域的社会生活。

生活适应:儿童既是独立的人,也是群居的人,有社会性。身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要处理好家长、好友、老师、同学、亲戚、邻居等的关系,在相互生活方式、生活习俗、卫生要求、道德常识等方面,要形成与城市生活相适应的常态与能力。

文化适应:由于学校有多个民族、多个省份的新移民,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造成其他方面也有相应的差异。在学校这个共同圈子里,每个成员都应该形成宽大的胸怀,学会民族理解,学会文化共融。在相互理解的过程中,产生新的城市文化。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即通过文献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研究方法。本课题将使用文献研究法研究品格养成的理论依据。

2.经验总结法: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本课题将依据学校创意生活设计、实践所提供的事实进行分析概括,从而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总结。

六、研究步骤及措施

准备阶段:2018年1月—6月

1.确定课题,撰写课题方案;

2.文献研究: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

3.学习创意生活实践、品格养成的相关理论。

实践阶段:2018年8月—2021年12月

1.根据方案、计划,有步骤开展实践研究,定期组织交流,不断调整研究方向,推进学生品格养成;

2.在实践过程中,继续开展理论研究,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经验进行理论分析,总结提炼;

3.进行中期评估,分析课题进展情况,进行阶段研究汇报、展示。

总结阶段:2022年1月—4月

1.整理研究资料,进行汇总;

2.根据实践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七、研究成果形式

 1.阶段成果

创意生活促进品格养成研究论文、品格养成案例、过程性记录手册。

2.最终成果

学生动态品格养成展示;

结题报告。

八、研究小组成员与分工

组长:沈炳军   副校长,中小学高级,课题总负责

副组长:周   成长发展部主任,中小学一级

组员:沈     创意生活品格课程实践指导,中小学一级

           创意生活品格课程实践,中小学一级,班主任

      陈鹏程   创意生活品格课程实践,中小学二级,班主任

           创意生活品格课程实践,中小学二级,班主任

           创意生活品格课程实践,中小学高级,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