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分校
课题网站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分校 > 课题列表 > 教育科研 > 课题网站 > 综合 > 指向儿童成长需求的创意生活课程的开发研究 > 课题论文
栏目导航

以美立学:儿童审美生活的在场建构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周仙  发布时间:2022-04-30  浏览次数:

以美立学:儿童审美生活的在场建构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分校  周仙

【摘要】2017年国家教育部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颁布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框架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国家从教育政策层面,对教育中不同年龄不同对象各个层面的美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主要途径,艺术和美育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儿童美育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艺术过程之中浸润出来的,是长时间的育化,是在长期宽容的,开放的,丰富多彩的艺术过程与活动场景中熏陶出来的。

【关键词】审美生活  建构  浸润  小学美术

作者简介:周仙,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分校(江苏常州,213161),中小学一级教师,常州市骨干教师

 

让美育融入儿童的充满乐趣、好玩、难忘的创意生活,那么我们的儿童才真正能体悟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丽、未来的美妙。浑然一体的儿童生活,才能激发起儿童美的想象和创造,如何去守望儿童童年的自在意义,守护童年的创造天性学生是审美活动的行动派,他们渴望释放自我灵性,彰显个性,提升生命活力,学生的这些审美诉求需要美术教育给予基础支撑。在创意生活教育理念关照下,以创想教育为原点开发“生活化、创想化、合作化、现代化、体验化”课程体系创设与新时代、创意生活相适应的真实场景,引导儿童从共同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观察、讨论、研究等心智活动,让儿童体会到当前教育生活的幸福与阳光,又让儿童看到未来生活的美好与期望,同时还赋予其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一、空间诗学让儿童在美的场域中相遇

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态,学校是一种文化场,通过文化场的浸润和熏陶,获得动力和活力,学校的美育文化得到教师和儿童的普遍认同建构“空间的诗学”和美的教育场域,通过物的课程意蕴与型的审美意象,促进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不断生成与发展,我们指向于对美学的不断探究,建立了一个儿童积极参与的立体学习空间。

1.构造美的物理情境,观察生态的自然美

观察是美术的心脏,正确的观察是准确表现的前提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观察能让孩子们收集素材,扩大视野,丰富想象力,接触事物的原本真实特征,能培养他们眼脑手的运用能力,可以说仔细观察是绘画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例如在上苏少版美术一年级上册《叶子片片》这一课时,我让孩子们先利用在校的“阳光午后”时光,在校园“星星农场”农场观察叶子的不同形状、大小、色彩等;放学回家让孩子们在家庭生活的小区搜集秋天的落叶带到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对叶的观察交流分享。孩子们通过想一想、摆一摆、贴一贴、画一画,对叶子拼贴的不同造型展开创意联想,有的设计一幅叶贴画作品,有的利用树叶的有趣造型和鲜艳色彩用线描的方式在叶子表面绘制微型装饰画,还有的利用叶脉的肌理绘制了拓印彩叶作品。学生通过在大自然中真实的观察体验和实践操作,感受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自然之美。

2.营造美的文化情境,表达生活的造型美

又如在上苏少版六年级的《美丽的园林》一课,我带孩子们到校园里去写生,孩子们面对自然绘画创作表现的十分兴奋。在写生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常常有比例和布局的困难,但是儿童写生教学与专业教学不同,所以我从不直接纠正他们的错误,而是让他们自己观察再揣摩方法。为了表现真实的树干,我引导他们重点观察校园里的“校树”——香樟树,从树的枝干结构,到树冠上部与下部的色彩变化,再到树叶在光线下的不同颜色,鼓励孩子们在观察基础上创造性的表现色彩,回归童心,画出自己真正感受到的造型和色彩,融入真实的观察情感,学生画出来的作品明显大胆细腻多了。培养儿童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感受生活,认识世界,在实践中通过学习造型来提升审美和表现能力,让学习真正发生。

3.塑造美的交往情境,活化生长的创作美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在此情况下,变“废”为“宝”就成为了美术手工课师生共同讨论的热门话题,而有效实施变”则应是教师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围绕课改精神,教师应从真正意义上着手教学并合理安排教学现场,不能让变废成为一种任务,一种负担因此在制作作品前有个详细的构思,针对作品所需材料进行合理收集,通过这样的过程,才能正确有效地进行变废”,真正意义上实现变废整合其他学科学具,开展美术学科学习,如综合实践科学课使用的一些实验工具材料,照样可以在美术课堂绽放异彩。例如在上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漂亮的灯一课,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卡纸、报纸等材料学习设计制作灯的外形。正值元宵节,学校组织策划了一场猜灯谜赏灯会节日庆祝活动,看着学生们精心制作的灯不能使其发光,总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而信息技术的电子电路学具在此刻就大放光彩,学生们运用该学具使制作的彩灯发光,让元宵节庆祝活动现场更具真实情境,师生们收获了别样的赏灯体验,同时也学生的美术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成就感。

二、美学启蒙:让儿童在美的体验中生长

创意是未来时代人才所必须的才能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美术学习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然而儿童美育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艺术过程之中浸润出来的,是长时间的育化,是在长期宽容的,开放的,丰富多彩的艺术过程与活动场景中熏陶出来的。在尊重保护和发展学生原创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美术学科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责任更多地引导设计有温度的美术学习现场,使学生由学会思维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师创意的教学生创意的学达成促进师生共同创意共同成长的目标。

1.用感官说话,唤醒审美之眼

美术是视觉艺术,唤醒审美的眼睛,是提升审美素养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美术学习的审美视野,学校与武进博物馆进行建构利用本地博物馆群资源,设计有温度的博物馆体验课程单,帮助学生从实物实体实景中探究地方美术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馆藏藏品的艺术价值。美术学科组在高年级开设了“五分钟赏析课程”,利用每节美术课前5分钟,组织班级学生自主上台介绍自己喜欢的中外著名画家及其艺术作品,课前学生精心准备,搜集资料,制作PPT,课堂上通过世界经典美术作品赏析,以及中西美术文化比较,自信大方地进行展示分享,较好地养了学生的图像识读和文化理解能力。

2.用意象勾勒,开发审美之脑

国家课程是教与学的基础,是艺术思维形成的根本通过学科联合实施跨界融通课程,实现多元开放性学习。例如五年级学生围绕“蝴蝶”主题开展项目化研究学习,将语文、美术、科学、音乐等学科进行了统整,打破了学科界限的壁垒,围绕主题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展开相应的学习研究,学生的学习思维发生了迭变。语文学科经历了观察“蝶蛹”蜕变的过程用思维导图记录观察日记,童话故事、童谣创编;美术学科经历了写生蝴蝶到创意蝴蝶作品设计;科学学科经历了科学孵化蝶蛹,制作蝴蝶标本;音乐学科经历了关于蝴蝶歌曲的创编,从而学会感悟珍惜生命的美好。学生从文学之美、生活之美、科学之美、艺术之美,全方位多角度经历“破茧成蝶”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学习。围绕大单元大情境,大主题的形式整合课程内容,最大限度地串联起学生审美素养提升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化解跨界课程内容碎片化而导致的重复投入和高耗低效。

    3.用创意印记,练就审美之手

审美素养的目标直指美好生活,所以学以致用至关重要,建构实践体验课程。例如为了让学校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场所,学校扩建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新学校的小主人,老师专门设计建构了新校区文化建设参与课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校园绿化环境图文创意设计。通过对新校区建设规划蓝图的剖析了解,学生分组组建了设计团队,寻找懂绿化的家长进行采访,并且专门针对四季绿化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了调查,筛选了适合在校园种植的物美价宜的绿植,并绘制了设计图进行汇报交流。设计实践课程有效拉近学生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提高建设美丽校园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真正找到主人翁的温暖感觉

三、学科美感让儿童在美的课程润泽

在儿童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习得种种知识与技能,更要将此过程中的思维行为和态度内化到自身思维观念之中,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从而获得感受美鉴赏美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需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文化修养并形成高尚的人生观,从而不断汲取生长的磁场

1.积极“入场”,让儿童在自选课程中寻美

每学年伊始,学校教师会将自己拟开设的创意生活力课程制作成一张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摆放到学校操场。通过现场作品展示和课程宝贝的介绍,吸引学生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于是校园里的选修课程超市便开张了。此时学生成为顾客,可以从课程超市里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和老师共同开启一段创意生活力课程探索的旅程。学期末各选修班成员将自己的课程成果以摆摊的形式大方地展现给大家,或完成一幅创意装饰画摆台,或制作一枚创意书签,或绘制一个创意手绘帆布包,或制作一幅创意剪纸,或捏制一个创意笔筒,孩子们的展示成果形式多样。结合学校星河币兑换活动,通过同学评,教师评等综合评价方式,形式可以支付不同金额的星河币兑换购买心仪的创意艺术作品,是给予售卖创意学生的最高激励评价。

2.自觉“在场”,让儿童在拓展课程中孕美

每学期初,教师都会根据美术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开展学习活动。而有时,又会打破“常规”,及时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双减”之后,为了丰富学生在校的学习体验生活,校园里请来了几位“新朋友”——三只小白兔,从此校园里课间都热闹非凡!每层教学楼走廊都站满了学生向楼下草坪围观,就连上课铃声响起,还有学生依旧流连忘返!于是老师临时调整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课间观察的小白兔的特征,从正面、侧面、背面、动态、静态不同角度展开奇思妙想!学生积极讨论,灵感迸发,进行创意迁想,运用夸张变形、添加重组等方法设计了许多关于兔子的新颖有趣的创意作品,让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3.持续“闹场”,让儿童在定制课程中创美

学习应是一种置身情境的快乐生活,每个人都是在场的学习者、参与者、探究者。意境是审美主体将审美的把握(象之审美)加以汇融内化(气之审美)创造的意识形态对象在主观意识中再现的召唤结构。 儿童的审美创造注重“场”的效应,一是在兴趣中定制,绘画、手工制作、作品欣赏、色彩游戏等活动,工艺品、雕刻、民族服装,具有强烈特色民间艺术作品更具创意,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二是在情感中定制,交流,通过分析美学元素,使孩子能够与他们的作品进行情感交流。 让孩子获得审美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并获得丰富的审美观念三是在实践中定制如去年下大雪就有了冬天里的创想,用脚印在雪地创作的活动,孩子在随意的空间中,共同释放想象力,强调艺术作品的情感启蒙,情感交流和情感表达。 这种召唤结构在创造主体与主体的双向审美体验,真实思维和生命的情感(道审美)之间的交流中, 师生在这里一起自行构建想要的学习生活,一起创造美好的世界。

实用至上的当下审美能力一直为人们所忽视,游离于教育的边缘画家吴冠中先生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什么是美盲,美盲不仅仅表现为缺少基础的审美意识,还表现为对美的感知力的丧失。美学家蒋勋先生认为: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因为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思维,也代表着细节思维,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他的审美力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天然的对美的渴望,但却很容易在成长中被熄灭。面对席卷而来的教育新浪潮,我们以求新求变求美的革命者的姿态迎向未来,期许在为丰富学生审美生活的每个场域,能够与美相遇丰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