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0 1580 112638
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名家言论)
       很多家长对奖励都有一种困惑,动不动就给孩子许愿和奖励,开始的确管用,但慢慢就不灵了,甚至会惹出更多的麻烦,比如孩子把学习作为交换的筹码。为什么奖赏会出现不灵验甚至副作用呢?
       心理学家雷珀的实验解释了这一问题。
       雷珀挑选出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把他们分成两个实验组:他对第一组的孩子许诺说:“如果你们画得好,老师就给你们奖品”;对第二组的孩子说:“我很想看看你们的画,我喜欢你们画画。”两个组的孩子都高兴地画了起来。结果,第一组得到了奖品,第二组得到了具体的点评。
        三个星期后,雷珀发现,第一组的孩子绘画兴趣明显降低,大多不愿意再画;而第二组的孩子则和以前一样喜欢绘画。后来,心理学家又把这个实验在不同国度、不同兴趣组作过多次论证,结果都是相同的。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在调动孩子的内在动机、自觉性和持久兴趣方面,奖励的功能是有限的。奖励固然能够强化孩子的某种良好行为,但是奖励有可能掩盖了孩子的关注点,即孩子做某件事有可能只是对奖励感兴趣,而对事情本身的兴趣并没有培养出来。
       可见,父母使用奖励方法不能简单化,给了奖品就完事。先用奖品吸引孩子做某件事,下面的工作就让孩子把兴趣点转移到“正事儿”上来,降低孩子对物质奖励的关注。(当然如果孩子完成了任务,还是要兑现奖励承诺的),否则,孩子的心理需要总是停留在对物质的享用这一浅层次水平上,无法培养出他自觉自愿和主动进取的精神。“我很想看看你们的画,我喜欢你们画画。”这本身让孩子感觉,他们是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欣赏的,能够用自己的行为取悦于老师,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要。教师对绘画的具体指导,激发了孩子想画得更好的愿望。但是这些丰厚的奖励是第一组孩子得不到的,因为他们得到的只是玩够了就不再好玩的一件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