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0 1580 112638
绿色,和谐

 

小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和谐社会培养未来,培养希望的基地,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小学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舞台。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是健康的颜色。我构思将“绿色文化”作为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育工作的突破口。

   “绿色文化”在这里专指学校文化。以“关注人的和谐发展”的人文思想为指导,以和谐教育为途径,引导师生在现实社会中享受纯净、自然、积极、健康的“绿色空间”,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共同创造绿色生活环境、传播绿色生活理念、共享和谐快乐的生活,培养具有健康心理、和谐发展的人。这样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提炼,逐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文化。

    和谐教育是构建绿色教育文化的关键。不和谐的教育不可能培养出自然、健康、积极成长的人,而培养出的人可能会形成情感扭曲、人格障碍等不健全的状态。和谐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以营造教育的和谐为出发点,通过教育的和谐,达到促进受教育者和谐发展的目的,因此,和谐教育必然要求教育自身的和谐,追求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性。因此,只有让“绿色,和谐”的生活教育理念深入到集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心灵,才能促进个体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提升自身的修养,并相互影响,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活状态。

    主要从构筑“绿色屏障”、“绿色氛围”和“绿色心灵”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 建立保障机制,提供绿色文化屏障。

    成立学校“绿色文化”研究机构,对“绿色文化”的内涵、思想理念进行专门的研究,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分析构建“绿色文化”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对小学教育工作进行调控和指导,促进学校“绿色文化”特色的形成。

    建立“绿色班级”评比制度。以健康积极的文化影响孩子们。评比活动每周一次,每月评出星级班级,期末评出星级绿色班级。激励性的评比制度可以为孩子们创设积极的竞争氛围,让孩子们在“绿色班级”中,懂得用自己文明的言行、积极健康的心理赢得自己和团队的荣誉,从而逐渐学会自我教育,成为“绿色班级”中一个个健康成长的个体。“绿色班级”成为了同学们健康成长的绿色屏障。

    建立促进教育者专业发展学习制度。构建“绿色文化”,教育者作为孩子成长的引领者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学习制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定期召开辅导员会议,组织学习研究工作,转变教师的德育观,提高教师的教育工作水平。第一,专家引领。聘请专家为大家作专题讲座,专家通过生动的例子、活动案例指导活动育人的具体方法。第二,同伴互助。开展学习心得交流会,第三,经验交流与分享。如: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分享教育工作经验,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教师的成长,可以为学校注入生机和活力;教师的逐渐成熟,可以为加速学校文化的积淀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发挥校园文化优势,营造“绿色、和谐”的氛围

   (一)发挥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围绕“绿色、和谐”的主题,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图案、语言设计校园文明礼仪、环保绿化的温馨提示牌,贴在过道、花园里。学校的走廊成为“和谐校园生活展示台”,教师、学生、家长活动的照片让孩子们感受自己的成长、感受教师和家长爱的教育,感受学校的快速发展,让孩子们沉浸在和谐的校园氛围中体验成长的幸福,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教育的信心。

   (二)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各班根据自身的优势,发挥学生主体性,将班级环境作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教育的隐形讲台,让墙壁会“说话”,让学生在色彩斑斓的墙壁上秀出自我。这就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宗旨。因此,各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充分地发挥各自的长处,将环境布置得具有个性化、教育性、生活性、时代性,体现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地净化自己的心灵,不断进行自我教育。

   (三)凸显人文精神。校园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师生、生生、家校的和谐关系中。每个成员都是这个和谐关系中的主体,他们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学校人文精神的塑造。

    三、丰富活动内涵,培育“绿色心灵”

    “绿色心灵”是指懂得文明礼仪、环保意识、公德意识……,具有“绿色心灵”的人在生活中是快乐的、积极的。活动永远是教育最好的途径,因此,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时,要更加注重活动的内涵对孩子们心灵的教育,使教育进入一种健康的常态,从而达到教育发展与孩子心灵进化的和谐统一。

以下有几点创意:

    1、常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可以让孩子在和谐文明的环境中生活、学习,从而学会文明、健康地做人。在五一节前夕,可以开展 “家乡一日游”活动,各年级根据孩子们的自主选择设计活动内容和方式,有的年级可以到公园捡拾垃圾,有的年级可以开展 “大手拉小手”,高年级的大孩子拉着低年级小孩子的手,游览名胜古迹,大孩子为小孩子讲述历史文化,小孩子也感受着同样的骄傲;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懂得要做一个文明人,才能永远享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滋润。

    2、要让文明的观念深入孩子心灵,从而让孩子在行动上文明。孩子们可以通过制作小小的各种精美的诚信卡、文明卡、市民守则卡等,表达孩子们对文明、和谐的呼唤。让孩子们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个城市公民,应当负有的责任。一张张卡片还寄托着孩子们对家乡的美好祝愿,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可以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

    3、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有很多农民工子女就读,城乡之间的文化和经济差异很容易对孩子的心灵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学校不能消极面对,被动教育,而是应该以此为教育的切入点,挖掘和开发其中的积极因素,主动引导城乡孩子正确面对文化差异和价值观的矛盾,让孩子纯真的心灵在活动中经历洗礼,学会理解他人、关爱他人。

    4、现代社会的孩子被五花八门的社会文化所包围,而真正能适合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少儿文化却被大家所遗忘了。我们不妨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健康少儿文化取代那些“灰色童话”、恐怖小说、网络游戏等可能引起孩子心灵成长扭曲的“灰色文化”。让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引导孩子乐观、积极地面对社会生活。

    学生人格的塑造过程乃是所有成人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小学阶段只是这一漫长历程的开端。构建“绿色文化”就是要让教育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以常态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体验、感悟,让学生在活动中达到与同伴的和谐,与老师的和谐,与家庭的和谐,与自身的和谐,让教育触动心灵、滋润心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虽然是教育者,但同时也与孩子们同成长、共发展。师生发展的境界——崇尚绿色、崇尚健康、崇尚美德、崇尚幸福。这,就是构建“绿色文化”的共同愿景。

    学校是培育生命个体,培植社会栋梁的专业场所,我们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人格发展,关注他们的成长经历、关注他们的发展状态,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生活。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在充满生命活力、自然健康的和谐环境中成长,在成长的心路历程中感受快乐、幸福、成功、挫折、激情、奋进……让每一个孩子和谐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状态。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积淀的文化底蕴,结合现代人、现代教育提倡的人本发展的精神理念,我认为绿色文化和谐教育的理念值得运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