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0 1580 112638
小学作文要多点童味

小学作文要多点童味

作文使用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活动,也是的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成人化倾向、文学化倾向、模式化倾向三个突出问题。作文中充斥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丧失了小学生应有的童味。为了改变目前这种状况,使小学生作文多一点童味,作文教学要讲“四实”:主体落实,目标切实,训练扎实,评价现实。

一、 主体要落实

作文是学生自己写的,它本身就是学生的一种创造性实践。小学生作文教学应以他们为本位,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让他们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儿童的心去体验生活,用儿童的语言去表情达意,写出来的作文有儿童情趣。为此,无论是命题立意,还是训练评价,都要紧紧扣住“小学生”这个主体特点,引导学生怎么看就怎么写,怎么想就怎么写,怎么说就怎么写,怎么做就怎么写,一句话“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如在一次《我的爸爸》为题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强调要写真话,真实的反映自己的父亲,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由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他们就能随心所欲地写作,有的写爸爸是怎样热爱工作的,有的写爸爸是怎样孝顺长辈的,有的写爸爸是怎样做家务的。而有位学生这样写道:“我的爸爸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个赌博的坏毛病,又是输了钱就拿我和妈妈出气。如果爸爸改掉了这个坏毛病,该是一个多好的爸爸呀!”对于这位敢于写真话的学生,教师给了全班最高分。长期坚持这么做,小学生的作文就会有成人化转变为儿童化,小学生的作文就会真正姓“小”、姓“儿”,富有童味。

二、目标要切实

由于目前作文成绩在语文考试中占有比较重的分量,为了在“升学考试”中能得高分,教师往往脱离小学生的实际,片面强调“立意要深、构思要高、语言要美”的过高要求。为了迎考逼迫他们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学生们为了能得高分,不愿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惟恐它是不那么高尚的;不愿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惟恐它是肤浅的、片面的;不愿意用自己的语言、惟恐它太幼稚、不成熟、不深刻。这使得原本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的小学生写起作文来就变成一个个“小老头”,作文中出现了“三多三少”:成人思想多,学生思想少;文学语言多,儿童语言少;千篇一律多,学生个性少。给人“加、大、空”的感觉。难怪不少人说,小学生的作文李安说假话都异口同声,千人一腔。按照这样的目标进行作文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紧箍了学生的思维,造成写作动机不纯,写作兴趣全无,从而把写作是为畏途。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并对小学生三个学段的写作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这些都是写作教学的立足点。为此,语文教师要围绕切实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进行写作教学,不任意拔高,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要鼓励学生树立“我手写我心”的作文理念,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或褒或贬,直抒胸臆,不断克服成人化、文学化、模式化的倾向,使小学生作文多一点童味。

三、训练要扎实

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全是由教师教出来的,而主要是由学生自己练出来的。为此,教师卓有成效地进行扎实有效的作文训练,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许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从实践中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作文训练方法,例如,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文学等,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组织学生参加调查、参观访问,做好事等各种社会活动,培养他们观察、思考、表现能力,充实他们的写作素材,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在作文具体训练中,坚持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低中年级按照先说到写的训练顺序,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写想象中的事物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到高年级就训练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同时要鼓励学生重视修改作文,可以说一篇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多改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规律,古人云“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只有认真多改,作文才能精益求精。

四、评价要现实。

教师如何评价小学生的作文,直接关系到对学生作文的导向。如果评价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实水平,一味追求“有深度”容易造成学生写作时东抄西抄“闪光的语言”,东拼西凑“高尚思想”,写出来的作文内容雷同,千人一面,缺少的是“个性童味”。而且过高要求的评价,会禁锢学生的写作思维,束缚学生的写作灵感,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这是目前小学生普遍存在作文恐惧心理的重要原因。对小学生作文的评价,一定要按照小学生的现实情况,以“抒真情、写实感、有个性”作为评价作文的首要标准。

小写生的作文一定要写实实在在的事,写自己最熟悉的事,让作文多一点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