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0 1580 112638
“悦”读生活--写给世界读书日

“悦”读生活--写给世界读书日
 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宣布的世界读书日。
  书籍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将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结晶成形。读书是人类独有的文化行为。
  如果你赶巧在4月23日来到西班牙,你能得到一束火红的玫瑰。这里玫瑰是知识的火种。读书节的这天,这里会有各种书展,大街小巷摆满书摊。购买一本书,可获得一束玫瑰,心爱的人也互赠书籍和玫瑰。川流不息的人们手捧玫瑰与图书,汇成书和玫瑰的海洋,比情人节更多了一份浪漫与热烈。
  我国也曾在读书日这天,在国家图书馆主办了“百人经典美文朗诵”活动,不少知名作家推荐和朗诵读书名言。“热爱读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汇集成了一个民族的声音。不难设想,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城市,人们都在同一天擎起玫瑰和书相映衬,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罗马曾把“读书日”演变成“换书日”活动。参加者每人在公共场所献出一本书,然后选择一本别人献出的书。参加此项活动的人会在网站上了解自己献出书的去向。如果愿意,还可以与得到自己图书的人联系,分享读书心得。一群原本并不相识的陌生人,缘书相识相知。
  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气候不仅仅是四季如春,风光无限,还有一串令人惊羡的现象和数字:出生率比美国低,居民文化素养和平均寿命高于印度其他诸邦,人均收入虽不高,生活水准却是印度最高。它的经济增长并不显著,但它的人文指标却不断的改善。在这里,几乎没有人不读书看报。在一个卷烟工厂车间,忙于生计的工人们几十年的习惯至今没有改变,那就是一边干活一边听书听报,一边讨论。每天晚上他们各自把一些卷烟交给读书的工人,让他也有同等的收入。为此干活人至少要减少3%的收入。但是他们从听书听报中得到财富是无法用公式计算的清楚。
  俄罗斯民族热爱读书的传统却并没有因为国家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变革而减弱。读书看报一直是他们的首要业余爱好。这不仅为俄罗斯人插上了智慧的翅膀,也为每个家庭打开了一扇窗户。父母良好的读书习惯,感染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包括咿呀学语的小孩。秋千架上,白桦林中,常常可以看到祖孙同读一本书,母亲在给襁褓中的孩子讲故事。俄罗斯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
  德国是一个盛产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的国度。德国之所以人才荟萃,整体人文素质较高,这与他们喜欢博览群书的习惯密切相关。
每年的秋天,法兰克福都要举行世界书展。书展的每一天,都有德国知名作家或诗人来此为观众现场朗诵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并回答各式各样的问题。家长们欣喜地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本书,让自己的孩子翻一翻、摸一摸,孩子们就这样伴着“浓郁的书香”长大。在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让孩子知道书是甜的。他们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传统,那就是书柜要放在床头。把书柜放在床尾意味着对书的不敬,会遭人唾弃。
  读书的时候,哲人的思想启迪着我们,使我们在知识和智慧的指引下,更能辨别美与丑,我们的生命也因此一次又一次得到拓展,心灵变得温煦宁静。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最优良的传统。读书应当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